MK体育-青岛夏联观察,杨瀚森进攻机会偏少,队友传球意愿成疑

青岛国信篮球馆的夏季联赛看台上,零星坐着几位专注的球探和记者,他们的目光紧紧跟随着场上那位2米18的大个子——杨瀚森,每一次攻防转换,每一次篮下卡位,都成为他们笔记本上的重点记录内容,随着比赛进行,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逐渐浮现: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年轻中锋,在进攻端的触球次数远低于预期。

现象:内线巨塔的“饥饿”状态

第三节比赛还剩7分32秒,杨瀚森在低位牢牢卡住对手,高举右手示意要球,他的位置极佳,距离篮筐仅三步之遥,这是一个足以让任何教练兴奋的得分机会,控卫在三分线外运球徘徊了足足四秒,最终选择自己投篮——球砸在篮筐前沿弹飞,杨瀚森默默收回手臂,转身回防。

这样的场景在本场比赛中并非个例,全场比赛下来,杨瀚森总共只有7次出手,命中4球,得到11分,尽管效率可观,但出手次数仅排在球队第五位,相比之下,一些外线球员出手次数达到他的两倍以上,但命中率不足30%。

“这不是偶然现象,”随队记者张维在赛后分析道,“整个夏季联赛期间,杨瀚森的场均出手次数只有8.3次,对于一个被作为核心培养的内线球员来说,这个数字明显偏低,有很多回合,他明明已经要到了很深的位置,但球就是传不进去。”

探因:夏联队友的能力局限

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内线球员的得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线球员的输送能力,青岛队本次夏季联赛的阵容以年轻球员和试训球员为主,多数人正为争取合同而战,这种背景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球场上的决策。

青岛夏联观察,杨瀚森进攻机会偏少,队友传球意愿成疑

“夏季联赛的特殊性决定了球员们会更倾向于展示个人能力,”一位不愿具名的教练表示,“很多年轻控卫更关注自己的得分和助攻数据,而不是执行战术纪律,看到空位就投篮成了第一选择,内线要位反而被忽视。”

青岛夏联观察,杨瀚森进攻机会偏少,队友传球意愿成疑

技术统计支持这一观点:青岛队本次夏联的助攻率仅为48.3%,在所有参赛球队中排名靠后,球队多数进攻以单打结束,球的转移次数明显不足。

杨瀚森本人对此显得颇为无奈但保持职业:“每个球员都想打好比赛,我相信队友们都在做出自己认为最好的选择,我需要做的是继续做好卡位和要球,机会总会来的。”

对比:战术地位的落差

对比杨瀚森在常规赛和夏季联赛的数据,差异显而易见,上赛季CBA常规赛,杨瀚森场均出手11.2次,得到14.5分,而在夏季联赛中,这两项数据分别下降到8.3次和10.8分,考虑到夏季联赛的防守强度通常低于常规赛,这种反差更加令人费解。

更值得注意的是,杨瀚森的触球次数从常规赛的场均28.7次下降到夏联的19.4次,前场触球次数更是从10.5次锐减到6.2次,这意味着他在进攻端的参与度大幅降低,很多时候甚至沦为高位策应和篮板争抢的角色。

“这完全是对资源的浪费,”篮球评论员李剑在社交媒体上直言,“杨瀚森是这批年轻人中最有天赋的球员,夏季联赛本应该是围绕他打造战术,锻炼他的进攻能力的最佳场合,但现在的情况是,他连基本触球都得不到保证。”

影响:成长节奏被打乱

对年轻球员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目标,对杨瀚森而言,这个夏天本应是强化低位技术、锻炼进攻自信心的黄金时期。

国家队教练组某成员私下表示担忧:“瀚森需要的是大量实战磨练,特别是面对包夹时的处理球能力,如果连基本拿球都困难,这些技术环节就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夏季联赛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杨瀚森在有限触球中仍然展示出了进步,他的脚步移动更加流畅,左右手终结能力更加均衡,偶尔展现的传球视野令人印象深刻,但这些闪光点因为球权问题而显得碎片化,无法形成持续性的影响力。

解决之道:沟通与战术调整

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努力,首先教练组需要明确战术重心,向球员们强调内线优先的进攻原则,夏季联赛不仅是球员展示的舞台,更是战术演练的平台,这一点需要所有参与者明确。

外线球员需要提高传球能力特别是内线传球技术,给中锋传球不是简单地把球扔进去,而是需要把握时机、角度和力度,这些都需要专门训练和实战积累。

“我们正在努力改善这个问题,”青岛队助理教练王斌在训练结束后表示,“已经安排了专门的传球训练,特别是针对给内线喂球的环节,同时也在战术设计上增加了更多直接找杨瀚森的发起方式。”

队内老队员也开始发挥作用,虽然多数主力球员没有参加夏季联赛,但他们经常到场观战,并在赛后与年轻球员交流,有消息称,几位 veteran 球员已经私下提醒年轻后卫们要多找内线,合理分配进攻机会。

长远视角:培养团队篮球文化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战术执行问题,深层却反映了球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一支成熟的球队需要球员们超越个人数据,着眼于整体效率,给内线传球可能不会直接增加助攻数,但却是最高效的得分方式之一。

杨瀚森的态度值得称道,尽管进攻机会有限,他在防守端和篮板拼抢上从不懈怠,场均还能贡献2.3次封盖和9.5个篮板,这种团队至上的精神正是年轻球员需要学习的。

“我相信随着比赛进行,情况会越来越好,”杨瀚森在采访中表示,“我们是一支年轻的球队,都在学习和适应,无论拿不拿球,都要努力影响比赛。”

前景:期待改变与成长

夏季联赛还剩下几场比赛,这为青岛队调整提供了时间窗口,如果能够有效解决球权分配问题,不仅杨瀚森个人能够获得更多锻炼价值,整个球队的进攻效率也会提升。

球探们将继续关注杨瀚森的发展,一位来自北方的球探表示:“天赋是显而易见的,但现在我们更想看他如何应对这种挑战,真正伟大的球员能够影响比赛走势,即使没有足够球权,同时也能通过自己的表现赢得队友信任,自然获得更多机会。”

青岛教练组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平衡球员个人展示和团队战术演练的双重目标,过度放任单打会损害战术纪律,但过于严格的管控又可能抑制年轻球员的创造性,这个度的把握考验着教练团队的智慧。

篮球场上的信任需要时间建立,当外线球员看到每次把球交给杨瀚森都能带来高效得分时,他们的传球意愿自然会增强,而这种信心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比赛中的实践验证。

夏季联赛只是漫长赛季前的热身,但反映的问题却不容忽视,杨瀚森作为中国篮球的未来希望之一,他的成长环境需要各方共同营造,解决球权问题不仅关乎一次夏季联赛的表现,更关系到一位潜力新星的发展轨迹。

青岛队的年轻后卫们需要明白:学会给内线传球不仅是帮助队友,更是提升自己球场视野和决策能力的机会,一个能里能外的球队,远比只会外线跳投的球队更加难以防守。

随着夏季联赛进入尾声,希望看到的是更多内外连线的精彩配合,更多利用杨瀚森作为战术轴心的进攻套路,这不仅是青岛队的财富,也是中国篮球的未来所系。

球场上的变化不会一蹴而就,但意识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对于杨瀚森和青岛队而言,这个夏天的经历无论顺利与否,都是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只有通过不断发现不足并努力改进,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

发表评论